壹、 議題緣起:
高雄輕軌興建自民國2015年開始歷經不同階段的興建,包括最早的C1-14站,而後延伸到C15-18站高美館,接著在韓國瑜市長歷經多次的專業評估及召開公聽會探討,並未有具體的推動期程,尤其是大順路的站別更有不同程度的反彈及憂慮,到了陳其邁市長補選當選市長有再延伸幾個站到博愛路站,接著2022年當選後,就又啟動輕軌後續站別的興建,也開始進入交通的挑戰期,尤其是在大順路沿線所引發的交通黑暗期,雖然採取半半施工但仍然對沿線交通、左轉車流及商家經營帶來相當大的衝擊,也引發諸多市議員的關切及質詢,尤其若干輕軌系統並非A型路權,而是跟其他車流會有衝突交叉的機會,雖然有優先號誌控制的運作,但仍時有所聞有零星的交通事故會發生,而進入大順路車流的運作車輛,則是運行時間相當長,尤其是想左轉車流更是叫苦連天,因此也引發一些民怨,當初考量的因素確實也會被誘發出來。另外雖然也興建龍德新路作為配套改善機制,但畢竟是少數路段,仍然在後段也有一些交通相當不便的時段及衝突。另外則是耗費165億興建的系統,對於整體高雄市的交通服務功能及區域產業又帶來何種效益,同時也可能造成若干影響,因此值得邀集相關交通及產業專家學者共同與會來加以探討,以提供給高雄市政府作參考,是否要預先研擬那些配套措施及整合方案,以彰顯輕軌系統的效益及影響層面。
貳、探討課題:
一、輕軌系統興建期間帶來的影響及產生服務效益
二、輕軌系統在大順路段造成的交通衝擊層面及相關配套措施
三、輕軌系統對於捷運、公車帶來的接駁整合、服務功能及效益為何
四、輕軌系統對鄰近商業及土地開發所帶來的功能及效益
五、未來輕軌系統興建完成後的相關整合配套措施,以發揮綜合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