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議題緣起:
高雄市城市規劃發展,必須思考到高雄從古至今的水文紋理,例如四百多年前鳳山以西多是沼澤、潟湖,而在近一百年來這些沼澤、潟湖快速變成良田、建地,但以高雄來說其實是地面向下挖不到一公尺就掉地下水位,因此,治水如何「與水共生」才是最大關鍵,必須達到「最大下滲、最大遲滯、最小逕流」才能有效治水;舉例而言,目前高雄是多數水道周遭鋪面多是垂直的不透水混凝土層,限制了水的逕流空間,也讓水無法有效滲入周遭地下、無提供緩坡空間容納流遲滯,以歐洲各國的治水思維,水道旁常有透水緩坡,以「讓水慢慢通過,水就不會讓我們難過」之思維「與水共存」,也造就了他們的水岸城市風景及文化,高雄雖然已經展開類似工程,但只有作一小段。[1]治水如何「與水共生」是最大關鍵,高雄有一個古老水系調節系統「曹公圳」可以善用,應設法將高屏溪的水引入高雄重建曹公圳水路,讓水系可在都市中串連、調節、活化且流動,而以水蒸散吸熱也能達到都市降溫效果。[2]
依據國際組織「德國監測」(Germanwatch)2017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會議上發表的「2018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台灣名次從第51名一口氣大幅躍升到第7名,顯示台灣將因極端氣候導致颱風、暴雨和乾旱等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及財產損失將可能更多。[3]有關高雄水系活化及城市規劃政策關係到市民權益保障及韌性城市發展,目前高雄市水系活化及城市規劃的實施細節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貳、探討目的:
(一)高雄市目前水域維護及管理現況說明?(交通局:水域交通、客船及非供漁業或水域遊憩活動使用之船舶或浮具之管理。環境保護局:水域環境污染之稽查管制及河面廢棄物之清除。水利局:水域河道及防汛設施之設置、管理及維護;河道之清淤;抽(截)水站之定期維護及檢修;水質之管理及維護。工務局:水域沿岸都市計畫公園與綠地之清潔、管理及維護;違規樹立廣告物之取締。)
(二)在水系活化及都市規劃上,市府主管機關有何對策?(水利局、都發局、研考會)
(三)高雄市治水如何「與水共生」,如何達到「最大下滲、最大遲滯、最小逕流」?(水利局、都發局、工務 局、環保局、出席學者專家)
(四) 高雄古老水系調節系統「曹公圳」如何善用有利於水系活化? (水利局、都發局、工務局、環保局、出席學 者專家)
叁、議程:
09:30-10:00 報到,領取資料
10:00-10:10 公聽會主持人致詞
10:10-10:40 市府各局處單位代表報告
10:40-11:20 學者專家發言
11:20-11:50 與會貴賓發言及討論
11:50-12:00 主持人結論
|